哀思花圈003
北川馮翔副部長自殺,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文/七犀鳥
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于2009年4月20日凌晨2:00左右,在家中自殺身亡。這位曾經表態“春節再難過也得過”的熱血干部的自殺,使社會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汶川大地震嚴重波及到的地區。
這位四川漢子,在最后時刻,還想念著他的愛子,馮翰墨。翰墨這兩個字體現著馮翔對兒子的巨大期望。然而,馮翰墨和震區其他數千孩子一樣,因為某些校舍的質量問題,被地震奪去了生命。
對于馮翔的自殺,公認的原因是心理壓力太大。不但是失去親人的心理壓力,財產失去的經濟壓力,抗震救災的工作壓力,還有言論風暴的輿論壓力。這些壓力一下子聚焦到一個人的身上,沒有人能夠抵抗得住。
記得《X檔案》里有這么個情節,一位在戰爭中失去雙腿雙臂的士兵,在醫院里接受心理醫生的輔導時,面對后者的“我理解你”的說法,這位士兵憤怒的回應:“你真的理解一個失去雙腿雙臂的士兵的內心嗎?”這位士兵運用意念,給自己認為應該負責的人帶來巨大的痛苦。
同樣,面對四川汶川地震的幸存者,我們作為旁觀者,任何理解他們痛苦的說法都顯得過于的輕飄。因此,面對馮翔等震區干部的自殺問題,我們實在沒有資格指責他們脆弱,指責他們缺乏責任,他們的痛苦,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這里不去揣測馮翔自殺的心理壓力之外的其他原因,因為他的自殺太讓人心酸,在他走上人生全新的旅途開始之前,我們實在不應該過于揣測他的自殺動機。
不過,面對北川馮翔副部長的自殺,活著的人卻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在國家發布人權行動計劃的今天,汶川是不是需要盡快公布遇難者的名單?其他國家條件允許的話,都會給自己的英雄或者受難者們樹立有字之碑,而我們中國,哪怕是對待自己在歷次戰爭中殉難的熱血士兵,也只是樹立一個無字紀念碑了事。是時候讓我們的受難者或者英雄的名字鐫刻在紀念碑上了,這是對地震亡魂的一個交代。
如果沒有這個交代,這些亡靈又怎么能安心的忘記過去,走向新的人生旅途?讓人無法釋懷的還有,就是地震災區低質量校舍的問責問題。按照中外共通的神秘主義說法,數千幼年亡魂估計還在人間徘徊,如果他們看不到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他們是不會喝下孟婆湯,步入靈魂新的輪回的。對于問責這件事,比起那些幼年亡魂,更難受的是數千幼童的父母親友。
馮翔作為一個人,他有對兒子負疚的感覺;作為一個文人,他有要求及時對腐敗官員問責的內心訴求;作為一個官員,他卻不能旗幟鮮明的要求對導致其兒子死去的某些腐敗官員們問責;馮翔,作為一個文學氣質很濃厚的官員,他處于夾縫之中,自然災害無法打到他,震后災區種種的丑陋現象,也許更讓這位馮翔窒息。
同時,社會輿論對于汶川官員的問責,某種程度上也缺乏理性。網絡上的新生一代評論員更喜歡進行激烈的人身攻擊和上綱上線。成龍在博鰲發表不當言論,馬上就被一些網絡中人抨擊為狗奴才。一些學者主張跟歐美保持正常的關系和經貿往來,馬上就被一些患有“左視癥”的人指責為洋奴漢奸,這些人何時才能學會“就事論事”、“就觀點論觀點”、“對事不對人”的言說原則呢?這種動輒人身攻擊的言論風暴,無疑給汶川地區的干部造成更大的壓力。
馮翔自殺了,有人說人的生命屬于上帝,有人說人的生命屬于國家、政府、民族和親友,其實,人的生命屬于每個人的靈魂,當靈魂太累需要休息,如果想終止自己的人生旅途,旁人應該報以理解的態度。但是,作為生者,我們卻應該反思,應該做什么才能對得起汶川災區逝去生命的亡魂?
2009年4月20日于FJAU
鳳凰博報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83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