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照用處分
1.宣讀體悼文:這種悼文專用于悼念大會,由必定身份的人進行宣讀。它是對在場參加悼念的同志說話,而不是對死者說話。悼文表達出全體在場的人對死者的敬意與哀思,同時勉勵群眾化悲痛為力量。宣讀體悼文以記敘或談論死者的生平功勞為主,而不以個人抒發為主。別的,宣讀體悼文受悼念大會自身的時間、地址、條件的限制,在方式上相對來說也較為安穩。
2.藝術散文類悼文:這類悼文內容廣泛,包含一切的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情文并茂的文章,這類文章大都發表在報刊雜志上。這種文章經過對死者過去的事情的回憶,展現死者的品質和精神,雖志在思念,但卻落腳在死者的精神對活著的人的鼓動和激勵上。
(二)依照體現的手法分
1.記敘類悼文:記敘類悼文以記敘死者的生平業績為主,并適當地結合抒發或談論。這是現代悼文最常見的類型。樸素的記敘文體,字里行間卻充滿對死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宣讀體悼文和書面體悼文均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如朱自清《哀韋杰三君》。
2.談論類悼文:以談論為主,抒發、敘事為輔的悼文。這類悼文重在點評死者對社會的奉獻,談論類悼文可以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是社會含義較強的一種哀悼文體。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說話》。
3.抒發類悼文:這類悼文以抒發對死者的悼念之情為主,并適當地結合敘事或談論。抒發類悼文經常以抒發散文的方式出現,文學顏色濃厚,能在情感上打動聽。它與一般抒發散文的不同在于悼文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它崇高而真誠,質樸而自然。如郭沫若《羅曼?羅蘭悼辭》。
悼文要注意的問題
(1)明確寫悼文的目的是首要介紹死者的生平事跡,謳歌死者生前在革新或建設中的功勞,讓人們從中學習死者好的思想作風,承繼死者的遺志。但是這種謳歌是嚴肅的,不夸大,不粉飾,要根據現實,作出合理的點評。
(2)要化悲痛為力量。有的死者生前為黨為公民做了很多功德,他們的美德會時時觸動聽們的心靈,悼文應勉勵生者節哀猛進。
(3)語言要儉樸、嚴肅、概括性強,這也是寫悼文應注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