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 — 簡介:
跑馬地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俗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墳場,位于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近麗都酒店一帶,內有2萬多個墳墓。墳場的地皮是1842年由香港政府租給天主教香港教區作墳場之用,以每年1港元租用999年。
墳場以其門外的對聯而著名:「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該對聯是1910年代末期由一名神父所提的,用以「點化」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中罹難者的亡靈。但研究香港教區歷史的學者夏其龍神父則認為這是查理曼大帝的老師寫的拉丁文詩句所譯成的,意思是人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告誡生者要珍惜生命,放下對短促生命的執著:
譯成中文,意見則如下:
旅人,你與我當年一般,
而你終有一天也會成我這模樣。
墳場早期葬有不少香港開埠初期到港的澳門葡人。另一方面,前香港主教胡振中樞機、李宏基與徐誠斌、慈善家鄧鏡波、影星林黛等均葬于這個墳場。
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
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指香港跑馬地馬場于1918年2月26日曾發生慘絕人寰的大火,死亡人數高達590人,是香港歷史上死亡最慘重的意外火災。
大火當日,正是香港賽馬「周年大賽」的第二日。下午三時左右,正舉行第五場賽事,觀眾看得興高采烈。豈料期間因看臺棚架不勝負荷而突然倒塌,不少人遭壓死壓傷,而當時觀眾席下有不少熟食檔,遭到塌下的棚架打翻,煮食爐火把木棚燒著,引起火警,火勢隨易燃物料迅速蔓延,使場面更加混亂,不少人因走避不及而被燒死。事后,罹難者被悉數安葬在掃桿埔的咖啡園墳場內。更多詳情請參閱中國花圈速遞網(http://www.www.phyong.cn/)電話/QQ/微信三合一客服【18939884868】
殯儀館:讀音 bìn yí guǎn 英文 funeral parlor。
殯儀館是指設置于城市鄉鎮中承包喪葬事宜的機構。殯儀館下設殯葬咨詢室、殯葬業務接洽處和火葬場。中國推行火葬,為火葬提供服務。在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目服務。大中城市都已設置殯儀館。在偏遠地區則由民眾鄰里相互幫助解決殯葬問題。
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是一個公益性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有利于強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突出公益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殯葬服務方面的需求。 殯儀館是專門舉行喪禮的地方。部份殯儀館還會提供相關的入殮服務,例如訂購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遺體、為去世者化妝等等。殯儀館內的設備包括大小不一的靈堂、休息室、等等。
花圈網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殯儀館數量目前1500多家。
為了方便廣大喪友查詢之便,歡迎各大殯儀館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完善殯儀館的信息。如果您有介紹殯儀館的文字、圖片,歡迎與我們聯系更新。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我們更新,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