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 — 簡介:
殯儀館介紹
歌樂山烈士陵園位于沙坪壩區歌樂山麓,系國民黨政府時期“國民黨軍事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總部、電臺、監獄所在地。二戰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歌樂山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和展覽館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
系國民黨政府時期“國民黨軍事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總部、電臺、監獄所在地。二戰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1984年7月改稱現名。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東西長約7公里,縱橫約10公里。在這個“特區”周圍完全用碉堡、崗亭和鐵絲封鎖著,任何人也不能通行。它名義上是以中美聯合對日作間諜戰、中美交換情報為幌子。實際上,完全是一個訓練法西斯劊子手的機構,對中國共產黨員和抗日民主人士進行大量的搜捕和迫害。國民黨統治時期,這里是關押和殺害革命志士的人間地獄。“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產黨人羅世文、車耀先、江竹筠,愛國將領楊虎城、黃顯聲等均在這里慘遭殺害。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政權撤離大陸前夕,對囚禁在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實行集體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解放后,在這個“特區”內,辦起了工廠、農場和學校,原平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個在監獄已開辟為展覽館,陳列了當年的實物、圖片等。如今,每年有上百萬游人來此參觀、憑吊烈士英靈。
地址: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麓
殯儀館:讀音 bìn yí guǎn 英文 funeral parlor。
殯儀館是指設置于城市鄉鎮中承包喪葬事宜的機構。殯儀館下設殯葬咨詢室、殯葬業務接洽處和火葬場。中國推行火葬,為火葬提供服務。在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目服務。大中城市都已設置殯儀館。在偏遠地區則由民眾鄰里相互幫助解決殯葬問題。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是一個公益性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有利于強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突出公益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殯葬服務方面的需求。 殯儀館是專門舉行喪禮的地方。部份殯儀館還會提供相關的入殮服務,例如訂購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遺體、為去世者化妝等等。殯儀館內的設備包括大小不一的靈堂、休息室、等等。
花圈網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殯儀館數量目前1500多家。
為了方便廣大喪友查詢之便,歡迎各大殯儀館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完善殯儀館的信息。如果您有介紹殯儀館的文字、圖片,歡迎與我們聯系更新。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我們更新,多謝!
|